神秘的红孩儿病——川崎病
川崎病,一个听起来像日本动漫的名字,却是一种儿童时期可能发生的急性血管炎。它并非由日本川崎博士所研发的某种病毒,而是他于1967年首次在日本发现并描述的,因此以他的名字命名。虽然川崎病的确切病因至今仍未完全明确,但它已成为发达国家儿童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原因之一,值得家长们高度重视。
川崎病是什么?
川崎病,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(Mucocutaneous Lymph Node Syndrome, MCLS),是一种全身性血管炎,主要侵犯中小型动脉,尤其是冠状动脉。这意味着血管壁会发炎、肿胀,导致血流不畅,甚至形成动脉瘤(血管壁突出)。最令人担忧的是,如果冠状动脉受到影响,严重时可能导致心肌缺血、心肌梗死,甚至猝死。
谁更容易患川崎病?
川崎病主要发生于5岁以下的儿童,尤其是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。男孩的发病率略高于女孩。虽然亚洲儿童的发病率较高,但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都有川崎病的病例。目前认为,川崎病可能与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有关,但具体的触发因素仍不清楚,因此很难预防。
如何识别川崎病?
川崎病最典型的症状包括以下几点,符合其中5项或4项加上冠状动脉异常,就应高度怀疑:
1. 持续高热: 通常持续5天以上,且对退烧药反应不佳。这是川崎病最常见的首发症状。
2. 双侧结膜充血: 双眼红肿,但没有脓性分泌物。
3. 口腔黏膜变化: 包括草莓舌(舌头红肿,表面有乳突隆起)、唇红干裂,甚至出血。
4. 手足红肿: 手掌和脚掌红肿、硬化,恢复期可能出现指(趾)端脱皮。
5. 皮疹: 身体出现各种形态的皮疹,但通常不表现为水疱或脓疱。
6. 颈部淋巴结肿大: 通常是单侧,且肿大的淋巴结直径大于1.5厘米。
需要注意的是,川崎病的症状可能不典型,特别是婴儿,更容易出现不完全性川崎病,诊断难度较大。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身体变化,及时就医。
川崎病如何治疗?
川崎病的治疗目标是减轻炎症反应,预防冠状动脉病变。目前最常用的治疗方法是:
*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(IVIG): IVIG是一种从健康人血浆中提取的免疫球蛋白,可以迅速降低炎症反应,阻止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。
* 阿司匹林: 在急性期使用大剂量阿司匹林,可以起到抗炎和抗血小板的作用。退烧后,改为小剂量阿司匹林,用于预防血栓形成。
在治疗过程中,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心脏情况,包括心电图、超声心动图等。如果出现冠状动脉病变,可能需要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,甚至进行介入治疗或手术。
川崎病的预后如何?
如果能够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,大部分川崎病患者可以完全康复,不会留下后遗症。但如果延误治疗,或者出现严重的冠状动脉病变,则可能导致长期心脏问题,影响生活质量。
家长的责任是什么?
作为家长,我们无法预防川崎病,但我们可以做到以下几点:
* 提高警惕: 了解川崎病的常见症状,一旦发现孩子出现类似症状,及时就医。
* 积极配合治疗: 遵医嘱,按时用药,定期复查。
* 注意孩子的生活护理: 保持孩子休息充足,饮食清淡,避免剧烈运动。
* 心理支持: 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和安慰,帮助他们克服疾病带来的恐惧和不安。
川崎病虽然神秘,但并非无解。只要我们能够早期识别、积极治疗,就能够最大程度地降低其对孩子健康的影响,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。 记住,细心观察,及时就医,才是应对川崎病的关键!
【来源:广州日报】
原创文章,作者:刘勇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kijiji-com.com/3470.html